幼儿园课程论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认为:幼儿园教育是
A.使幼儿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B.促进幼儿适应小学的早期教育。
C.开发幼儿智力的教育。
D.“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了“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幼儿园的课程蕴藏在环境、生活、游戏和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并在其中发挥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
A.生活性
B.游戏性
C.直接经验性
D.潜在性
3.幼儿园要使幼儿初步认识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如:商店、邮局、医院等以及人们的劳动,初步形成尊敬别人劳动的情感,这个教育内容属于( )。
A.健康领域
B.社会领域
C.语言领域
D.科学领域
4.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是.
A.学问中心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中心课程
D.活动课程
5.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某种程度上创造性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幼儿行为变化结果的是( )
A.表现性目标
B.展开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过程目标
6.五指活动课程的创始人 是( )。
A.蒙台梭利
B.陈鹤琴
C.杜威
D.维果斯基
7.学前儿童素质先天性、自然性强,所概括内化的外界文化因素较少,具有原始的结构特性,表现了其素质的( )。
A.发展迅速性
B.易塑性
C.原点性
D.脆弱性
8.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是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0—6岁
B.3—6岁
C.4—6岁
D.3—12岁
9.培养幼儿正确的学说普通话,这个主要内容属于( ) 。
A.科学领域
B.语言领域
C.艺术领域
D.健康领域
10.集体游戏的学习性 质 是 (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集体学习
D.小组学习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1.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是( )
A.哲学基础
B.心理学基础
C.生物学基础
D.社会学基础
E.管理学基础
12.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教育内容为( )
A.日常生活练习
B.感觉教育
C.纪律教育
D.语言教育
E.数学教育
F.文化科学教育
13.幼儿园教学活动 包 括( )
A.观察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操作活动
D.实验活动
14.对幼儿园课程影响很大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是( )。.
A.多元智能理论
B.皮亚杰理论
C.维果斯基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E.心理动力理论
15.幼儿园教学活动包 括 ( )
A.观察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操作活动
D.实验活动
16.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 遵 循 ( )
A.目标达成性
B.基础性
C.适切性
D.平衡性
E.发展性
17.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是 指( )。
A.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B.教给幼儿的东西,是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东西。
C.幼儿具有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的特点。
D.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是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E.课程蕴藏在环境、生活和各种幼儿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
18.语言领域课程的内容 是( )。
A.培养幼儿正确地学说普通话。
B.丰富幼儿的词汇、教幼儿正确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词汇。
C.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说话,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语言与别人交流。
D.初步了解世界上的人种及特征,居住的地区,我国一些主要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E.初步认识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劳动,形成尊敬别人劳动的情感。
19.加德纳教授倡导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包括( )。.
A.音乐旋律智能
B.数学逻辑智能
C.语言文字智能
D.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E.自然观察者智能
20.幼儿园 课 程是( )。
A.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B.幼儿园中的全部活动或教育活动。
C.幼儿园某一科目客观规律的整体教育结构,或反映幼儿园整体教育客观规律的总体结构。
D.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
E.与幼儿个人的能力发展有关的经验的总结,为了发展能力,幼儿园所安排的活动系列。
21.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 观点是( )。
A.认为人的心理研究应当集中于可观察的行为。
B.主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C.其创始人华生认为即使像思维这样的高级心理活动也可归结为行为,用客观的刺激——反应进行论述。
D.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的行为都有与及时强化有关。
E.学龄前儿童能够通过游戏,在自己的水平上处理和解决心理冲突。
22.课程的含义指:( )。
A.课程是学科内容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目标
D.课程是学习经验
E.课程是教材
23.社会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是( )。
A.社会文化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培养人的教育机构的发展方向。
B.教育必须完成把儿童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继承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基本目标。
C.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的“为什么教”的问题。
D.在确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可为课程目标与儿童本身的内部条件的一致性提供依据;
E.在选择和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为课程内容与儿童心理水平的适应性,以及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合理性等提供依据。
24.50 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结合抗美援朝,清理崇美、亲美、恐美思想,批判了来自美国的理论,这个理论是( )。
A.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儿童中心主义
B.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单元课程
C.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D.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E.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5.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一般特点为( )
A.高度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B.反对注入式教学
C.倡导主动学习
D.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
E.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26.193 2 年由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内容上看是比较完备的;从性质上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学前教育正向近代化发展。
27.幼儿园课程的非义务教育性蕴涵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必然联系,是儿童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必然性要求。
28.在一定程度上,师资水平已经成了决定未来幼儿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2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在表述上较多使用了“体验”、“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0.拉瓦特里认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留作自由选择的 活 动( )
31.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
32.游戏能为儿童提供应付消极情感和解决情绪、情感冲突的途径 。
33.绝对评价能刺激幼儿的竞争 心( )
34.相对评价不足在于缺乏激励作用( )
3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
36.19 世纪中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从此,知识的相对价值问题就与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37.幼儿园课程应帮助儿童觉察自我,应以儿童为中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儿童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对自己的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应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38.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知识,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9.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阅读敏感期 0-6 岁( )
40.在幼儿教育中强调知识的过程性,强调活动的建构功能,改变视教育内容仅仅是传统的知识点或技能的罗列就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从多视角、多维度,分析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并深入探讨,研究幼儿告状的问题。其所得出的成果或宝贵经验,对于后续研究者划分幼儿告状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对幼儿告状的定义、类型与产生因素等的界定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但是,以上研究同样存在不足。其研究重点大多放在幼儿告状的成因与影响因素和教育策略上,而忽略了中班幼儿告状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借助以上研究,确立了本次研究的方向与理论指导。本次研究将重点研究中班幼儿告状的内容,实际分析问题以提出幼儿告状的应对策略,并思考行之有效的有助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略。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在幼儿园,幼儿告状是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因此,本文通过利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类型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生理因素进行研究。经由本次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中班幼儿不同类型的告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
1.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来自广西桂林市某幼儿园的23名中班幼儿,其中女孩10名,男孩13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对线上及线下多渠道的相关文献,包括但不限于研究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特定图书等的收集与整理中发现,关于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与类型、幼儿教师对儿童告状的行为反映等这方面的研究数据非常丰富。通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找到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2)观察法
自然情境下的观察是本研究中使用最广泛、最突出的研究方法。为了能够达到我们了解幼儿园中班告状行为的目的,研究者采用直接观察法在桂林市A幼儿园中班收集资料进行观察,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晨检和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午餐、午睡、午点和离园都在观察范围内。
(3)案例法
案例法是一种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儿童保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发现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的方法。在这个课题中,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是相互补充的,共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观察法主要是收集关于儿童告状行为的类别以及影响告状行为的因素的统计数据,而案例分析法则是利用实际的告状案例来深入分析告状行为的原因、发展特征和趋势以及教师对告状行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