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发”的研究,就是通过对一万多名各类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查,尤其是三百多名优秀生的学习方法特点的深入研究,概括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提出将教材分成若干单元等六种课型 ,这个研究假设属于
A.定向假设
B.归纳假设
C.非定向假设
D.零假设
2.依据划分的标准和层次的不同,现代教育实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教育实验的目的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
A.实验室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现场实验
D.真实验
3.无论进行哪种类型的研究,研究者首先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
A.基本的想法
B.全面的想法
C.深刻入的想法
D.独到的想法
4.个案研究(case study)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医学研究,是指医生对病例中的病人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判明病理和病因,提出治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又被称为()。
A.案件研究
B.调查研究
C.历史研究
D.案例研究
5.研究与处理“是什么(what)”形式的问题,主要用于提出假设,此类个案研究属于( )。
A.探索性个案研究
B.描述性个案件研究
C.解释性个案研究
D.问题解决性个案研究
6.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教育实践
B.教育探索
C.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D.教育科研
7.“智力”的上位概念是“能力”,智力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是认知的、抽象思维的,将智力的特质作为上位概念的定语,智力就可以界定为“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此种定义方法在自行定义方法中是属于
A.从变量的上位概念来界定
B.从变量的前因与后果来界定
C.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界定
D.从变量的功能来界定
8.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 ,不够系统,此类文献是
A.二次文献
B.书面文献
C.视听文献
D.原始文献
9.研究与处理关于“如何(how)”与“为什么(why)”的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做出解释和判断,此种个案研究是属于( )
A.描述性个案研究
B.解释性个案研究
C.探索性个案研究
D.问题解决性个案研究
10.台湾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所著的《教育行动研究》中提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10个步骤,如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类型领域、初步文献探讨与讨论、确定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焦点等,他强调行动研究的各个步骤有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位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蔡清田
C.杨贤江
D.黄炎培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一般地说,教育实验报告书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教育实验研究的问题
B.教育实验的目的
C.教育实验的计划
D.教育实验的过程
E.教育实验的结果分析
F.教育实验的结论
12.结构式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A.文献抽样
B.类目划分
C.确定分析单元
D.评判记录
E.信度分析
F.统计处理
13.行动研究的功能体现在很多方面,但主要与它的“置重心于实务”、“追求研究结果的即时应用”等特点密切相关。具体分析,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行动研究的功能?( )
A.在教师发展方面: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在学生方面: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C.学校方面:学校实务的改进和学习型组织的建构。
D.教育学术方面:发展实用的教育知识。
14.教育实验研究是以论证某种因果关系为目的的,研究计划中应反映实验研究的特点,特别是研究的假设和搜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如何论证所提及的假设等 。实验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B.研究的具体方法
C.实验研究实施过程
D.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
E.时间安排
F.实验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15.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应该包括的几个部分是()。
A.调查标题
B.卷首语
C.结束语
D.指导语
E.编码
F.问题与答案
G.个人特征资料
16.美国个案研究专家伊恩(Yin)提出了几种个案分析模式,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其提出的模式?()
A.类型比对模式
B.解释构建模式
C.时间序列分析模式
D.程序逻辑模式
17.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研究者预先编制并印刷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是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其优点主要有哪些?( )
A.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B.具有较好的匿名性,易于收集到真实的信息
C.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
D.便于比较和定量分析
18.在研究计划当中,回答如何进行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程序;其次,还要说清楚的是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包括
A.研究人员的组织
B.研究进度的安排
C.研究经费的预算
D.研究资料的分析
19.在访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有( )。
A.首先要作自我介绍与访谈介绍
B.提问要清楚明确
C.要耐心听取回答,不要给予任何评价
D.积极维持被访者的访谈动机
20.研究计划通常包括研究工作的哪些方面?
A.所要达到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实现目标的方法
D.具体的研究方案
E.研究中各项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F.预计的研究阶段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教育实验对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不再只是描述性、定性化的阐释,而可以对其进行精确化、数量化的记载和分析,其所表示的精确性,是其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所不容易做到的。
22.真实验就是指接近于真实验标准的一种实验研究,它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控制,但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准实验具有一定的外在效度,但由于被试不是随机分派,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还是不够的。
23.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下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
24.事实调查与前述的现状调查有很大的相似,都是针对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调查,但事实调查只要求调查对象提供现成的事实或数据,而不需要其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意愿等。如“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状况的调查”等。
25.对于研究数据可靠性的检查,则是要检查所收集的研究数据资料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研究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研究工作的成败,重视检查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26.研究设计要符合研究的伦理道德,要避免研究可能对被试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研究应保护被试的隐私权和权益 。
27.探索性实验的特点主要是对研究课题已经比较明确,有了具体的假设和方案,实验只是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方案有怎样的效果。
28.行动研究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研究教育,即只能在图书馆、实验室等环境中研究教育,而不是在教师工作的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研究教育。
29.有学者提出个案研究的外在效度不能用量化的可推广性来评价,而应用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来代替,并透过提供丰富而详细的描述,以改善研究结果的可转换性。
30.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就是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有意义的成分,从而尽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 。
31.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特设的实验室内或在高度控制的、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这种实验对实验背景和变量的控制都比较容易,实验环境也可以较好地“封闭”,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确切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2.匹配性分派法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在教育实验中,这种方法比较常见。
33.研究的信度是研究的效度的一个必要前提,没有信度,效度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具有效度。
34.教育研究主要是以教育的相关问题为探讨的范围,是针对教育现象或问题,采用科学方法,有系统有组织地搜集与分析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教育现象的意义,扩充教育领域的知识或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活动,它是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因此说它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35.教育会诊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可以适用于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而且可以适用于正常的学生。
36.文献的定性研究不太注意个人文献及根据研究者自身兴趣和课题要求选择小样本或个案的研究,而是比较注重文献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完整程度,它在辨别过去的趋势并用该信息去预测与此相关的未来模式方面 ,具有特别的价值。
37.全面调查又称普遍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对象进行调查。
38.点估计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利用抽样分布的原理,用概率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在某数值区间之内的统计推算方法。
39.课题论证必须依据翔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研究者有关的课题主张,但它还不属于研究范畴。
40.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扩充理论或建立通则,它是指不直接考虑用途,而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为目的。
2.1函数极限的定义
(1)x趋于∞时函数的极限
定义1 设f为定义在[a,+∞)上的函数,A为定数.若对任意的>0,存在正数M(M≥a),使得当x>M时有|f(x)-A|<,则称函数f当x趋于+∞时以A为极限,记作lim┬(x→+∞)〖f(x)=A〗或f(x) →A(x→+∞).
注:当x→+∞时函数f以A为极限意味着在A的任意小的邻域内必含有f在+∞的某邻域上的所有函数值.
(2) x趋于b时函数的极限
定义2 设f为定义在U(b,')上的函数,A为定数.若对任意的>0,存在正数(< '),使得当0<|x-b|<时有|f(x)-A|<,则称函数f当x趋于b时以A为极限,记作lim┬(x→b)〖f(x)=A〗或f(x)→A(x→b).
2.2函数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若极限lim┬(x→b)〖f(x)=A〗存在,则能够得出结论即其是惟一的。
(2)局部有界性:若lim┬(x→b)〖f(x)=A〗存在,则f在点b的某空心领域U^。 (b,^')内有界.
(3)局部保号性:若lim┬(x→b)〖f(x)=A〗>0(或<0),则对任意正数r<A(或r<-A),存在U^。 (b),使得对任意x∈U^。 (b)有f(x)>r>0(或f(x<-r<0)).
(4)保不等式性:设lim┬(x→b)f(x)与lim┬(x→b)g(x)都存在,且在点b的某个空心邻域U^。 (b,^')内有f(x)≤g(x),则lim┬(x→b)f(x)≤lim┬(x→b)g(x).
(5)迫敛性:设lim┬(x→b)f(x)=lim┬(x→b)g(x)=A,且在点b的某个空心邻域U^。 (b,^')内有f(x) ≤h(x) ≤g(x),则lim┬(x→b)〖h(x)=A〗.
(6)四则运算法则:若lim┬(x→b)f(x)与lim┬(x→b)g(x)都存在,则函数f+g,f-g,f*g当x→b时极限也存在,且lim┬(x→b) [f(x)+g(x)]= lim┬(x→b) f(x)+ lim┬(x→b) g(x);lim┬(x→b) f(x)g(x)= lim┬(x→b) f(x)* lim┬(x→b) g(x).若lim┬(x→b) g(x)≠0,则f/g当x→b时存在极限且lim┬(x→b) (f(x))/(g(x))=lim┬(x→b) f(x)/lim┬(x→b) g(x).
2.3.极限的作用
(1)说明函数的连续性
这里提到的函数连续性,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函数状态,详细来说就是自变量的微弱变化能够波及到函数值,也导致其微弱变化,且这种关联是单向且唯一的,而函数连续一般来说的含义是,自变量接近某点时,则此时条件下,函数值极限与函数在这一点计算得到的值,这二者具有一致性。
设函数f(x)在x=a附近(包括x=a处)有定义.若lim┬(x→a)〖f(x)=f(a)〗, 公式1
也就是说,当任何取值的>0,那么相应的一定会出现>0,当假设前提条件是|x-x_0 |<时,则一定会同时存在|f(x)-f(a)|<,这种条件与情况下,则将其认为f(x)在x=a处连续,并明确其中的连续点为点a。
将其置于公式1条件下,进行前提条件设定,也就是让x<a或x>a,则此时可以认为f(x)在x=a处呈现出左右连续这一状态的必然性,换言之f(x)在x=a处连续的成立存在着一个必要充分条件,那就是其在点a处左、右都连续.
如lim┬(x→a)〖f(x)=A〗存在,但同时又存在另外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A≠f(a),或者存在f(a)无意义这一条件,则此种条件达成f(x)在点a处为可去不连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要对f(a)进行一次定义,从而让其能够等于A,那么就能够满足点a处连续所需要的条件;也因此,此处所出现的不连续由于其较为简单的转化性也能被视作连续。如果x→a时,且此时左右极限都是存在的,同时还具备另一条件,也就是两个极限不相等,即f(a^-)≠f(a^+),此种条件下,即认为f(x)在a处有跳跃间断点。除了前面讨论的这两个不连续点类型,其他的全都归入第二类间断范畴。
假定f(x)在一个开区间(a,b)内实现了每一点都连续,则认为f(x)在(a,b)内连续,而f(x)在一个闭区间[a,b]上连续,则除了包括前面的开区间(a,b)内连续之外,还需要在a处和b处存在连续。
基于前面论述能够得到几何名词连续曲线定义,为了进行准确描述,假设平面曲线C,并且可以得到一个如下所列的参数方程
x=x(t),y=y(t) (≤t≤),
则方程中的x(t),y(t)都是特定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则此可以认为C是连续曲线,这一求解及定义过程适用于空间曲线,同时还能够适用于n维空间曲线,当然要排除其中特殊情况,仅指一般条件下。
(2)求函数的导数
通常来说,在对物体运动瞬间速度、化学反应速度等等的求解,都可以适用函数 y=f(x),该公式中有一个改变量即∆y,同时还存在一个自变量对应的改变量即∆x,二者间构成的比值也就是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且假设∆x→0这一条件下的极限,则能够以此为前提进行导数定义。在刘玉琏版的《数学分析》中对此给出的定义细节如下:设函数y=f(x)在U(x_0)有定义,且提供在x_0自变数x的改变量是∆x,此种条件下得到的函数改变量显示表述为∆y=f(x_0+∆x)-f(x_0),若极限lim┬(∆x→0)〖∆y/∆x=lim┬(∆x→0) (f(x_0+∆x)-f(x_0 ))/∆x〗存在,则证明了可导性,这一极限也就能够被认为是函数f(x)在x_0的导数,反过来,如果极限无法证明其存在,那么相应的就得出不可导的结论[ ]。由此可见,导数定义的前提条件或基础要件就是极限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