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中西方管理思想与文化》综合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从春秋起,开始出现了从( )方面解释周易的倾向,到战国时期逐渐发展出《易传》,《易传》属于后人学习《易经》的心得笔记。
A.文化
B.政治
C.道德
D.哲理
2.()是孟子管理思想的重要特点。
A.说服教育
B.以力服人
C.压制惩罚
D.以德服人
3.根据亨廷顿的界定,中华文明、日本文明、( )、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是目前世界尚存的五个主要的文明。
A.埃及文明
B.希腊文明
C.印度文明
D.韩国文明
4.人们要与天地合其德,首先就要修身,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一思想为后来的( )所发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A.道家
B.儒家
C.荀子
D.老子
5.那克西曼德大约生于公元前611年,是()的学生。
A.亚里士多德
B.阿那克西曼德
C.泰勒斯
D.阿那克西美尼
6.齐宣王之时,稷下学宫中的师生人数多达“数百千人”,其中被赐为“上大夫”的有()人。
A.66
B.79
C.76
D.78
7.美国人类学者( )从民族生存方式的角度提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
A.露丝本尼狄克特
B.克鲁伯
C.克拉克
D.泰勒
8.从春秋起,开始出现了从哲理方面解释周易的倾向,到( )时期逐渐发展出《易传》,《易传》属于后人学习《易经》的心得笔记。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北宋
9.美国人类学者露丝本尼狄克特从( )的角度提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
A.人类生存方式
B.民族生存方式
C.民族思维方式
D.人类思维方式
10.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在其( )一书中统计,从1871年到1951年,文化的定义就达161种 。
A.《波士顿文化行纪》
B.《美国》
C.《文化战略》
D.《文化,关于概念的定义的探讨》
11.哲学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对( )进行探讨,其次它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
A.“根本问题”
B.“人的本源”
C.“逻辑”
D.“理性”
12.以泰勒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者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套全面的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是()时期提出的。
A.十九世纪后期
B.十八世纪末期
C.十九世纪中期
D.十八世纪初期
13.罗素在其( )一书中认为,“哲学是一种企图,即企图解答这类根本问题。
A.《哲学研究》
B.《纯粹理性批判》
C.《人性论》
D.《哲学问题》
14.百家争鸣的起源地在()。
A.淄博
B.济宁
C.济南
D.临沂
15.温泉关战役发生于公元前()。
A.490年
B.480年
C.470年
D.460年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6.朝与郑和同下西洋的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 ,巩珍的《西洋藩国志》等,都用大量文字详细记录了海外诸国的( )。
A.地理面貌
B.人文状况
C.社会风貌
D.资源状况
E.地质面貌
17.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泰勒斯
B.阿那克西曼德
C.苏格拉底
D.阿那克西美尼
E.亚历山大
18.易经作为一种( )及逻辑的体系,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而且浸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政治、伦理、科学、艺术、文化生活各个领域。
A.世界观
B.价值观
C.方法论
D.思维模式
E.认知观
19.以下()项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论证方法。
A.推理和论证
B.公理和假设
C.演绎和归纳
D.揭露矛盾
E.形而上学
20.“大九州”地理说是由()提出的。
A.荀子
B.孟子
C.邹衍
D.邹子
E.老子
21.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多数的管理思想体现在对国家的管理思想、( )。
A.对社会的管理办法
B.对政治的管理办法
C.对文化的管理办法
D.对百姓的统治方式
E.对商业的控制形式
22.过程论( )是易学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易经管理的基本原则。
A.关系论
B.整体论
C.道德论
D.理性论
23.以下是自然哲学家的有()。
A.赫拉克利特
B.阿那克西曼德
C.德谟克利特
D.泰勒斯
E.亚里士多德
24.从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约400年,史称()。
A.黑暗时期
B.败落时期
C.文明时期
D.荷马时期
E.光明时期
25.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包括知识、( )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A.信仰
B.艺术
C.节日
D.道德
E.诚信
26.净土宗的典据有()。
A.《无量寿经》
B.《往生论》
C.《阿弥陀经》
D.《观无量寿经》
E.《法华经》
27.管理哲学思维的特点有( )。
A.高度的抽象性
B.前瞻性
C.反思性
D.批判性
E.逻辑性
28.中国人重人情的思想会导致很多企业出现()现象。
A.无章可循
B.违章不纠
C.有章不依
D.视章不管
E.人情法则
29.从现在我们可以见到的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以后历朝历代的史书中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中,随处可见《周易》在( )、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思想。
A.国家管理
B.商业管理
C.政治管理
D.军队管理
E.文化管理
30.佛教发展高度成熟的标志有()。
A.佛教教理成熟
B.寺院经济高度发展
C.寺院建筑宏伟
D.纯粹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相继展开
E.寺院藏书众多
31.孔子提出的“四教”内容有()。
A.善
B.文
C.行
D.忠
E.信
32.中国就朝代而言,( )是比较开放和国际化的。
A.明朝
B.汉朝
C.唐朝
D.商周
E.清朝
33.希腊哲学独特的特质有()。
A.浓重的人文精神
B.强烈的人文关怀
C.浓重的道德感
D.强烈的思辨性
E.强烈的自由性
34.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重要地位,儒家把“中庸”思想作为()。
A.决策准则
B.规范守则
C.处事原则
D.道德标则
E.社交原则
35.汉朝的主动对外交流与以前相比增加了很多,在( )之后,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即罗马皇帝马可奥勒流(161-180年在位)派使者来到洛阳,实现了中国和罗马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东方和西方两个文化系统的第一次正式往来。
A.张骞
B.王冲
C.甘英
D.鲁班
E.班超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36.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一直不重视商业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主要是对文化生活的管理。( )
37.根据亨廷顿的界定,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是目前世界尚存的五个主要的文明。( )
38.净土宗兴于公元五世纪。( )
39.柏拉图称智者是“推销知识的零售商”,亚里士多德根本就不承认智者是哲学家。( )
40.孔子虽保留天命信仰,但不言天命,重生不问死,极力使自然人化,创立了以伦理政治为重心的思想体系。( )小学语文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国文”和“国语”的表述,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将这两个概念予以融合发展提练出“语文”这一表述。顾名思义,语文是一种针对母语所开展的教学科目,由于中国的母语通常被称为汉语言,因此也有一部分学者使用“汉语文”这一称呼。实际上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口头的交流和表达,更重要的是书写文字教育。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加深受众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因此,从本质上将,语文教育就是以母语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手段,对受众进行全方位教化的过程,最终也是为了达到文化塑造和民族教化的目的。[5]。因此,对于语文教育绝对不能狭隘理解为一门工具性的知识,这只是其在世俗社会下一种表象化体现。实际上,语文教育更重要的核心在于人文性,即实现对人的精神内涵和能力的塑造,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深层次使命所在[6]。
概言之,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统一,而工具性作为第一层功能,主要是因为语文能够帮助使用者进行语言交流和思维构建,同时一语文为基础可以今日延伸到其他科目学习;而语文作为人文性的深层次意义主要是由于一旦掌握语文,具有人文思考能力和情怀时,使用者可以更好向内自省,向外表达自我,甚至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壁垒,实现情感灵魂的契合。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是传统文化。只有较好地掌握传统文化,学生才可以锻炼语言能力。语感和语言、思想情感都是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得以提升的。此外通过阅读古诗的平仄韵律可以增加语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断增强对母语的使用能力。汉字是语言的根本,掌握好汉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语言素质的提高。
(二)增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性的价值,它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行为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就拿现在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的宠爱,所以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和习惯,但是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品德和素质有一定的了解。
(三)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首先,民族的文化认同会对个体的民族感情产生直接的影响。小学生会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对自身文化缺乏信心和不认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原因是他们“不自知”。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对国家的凝聚力也是越来越强。其次,自古以来,有许多爱国的诗人、文学家,也有勇敢的民族英雄,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佳作,感人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感染、被激励。爱国主义的情怀与品格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一)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及目的
本次问卷涉及到11问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别为8道和2道,另有1道为开放题。此问卷设计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兴趣程度、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涉及面、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以及从侧面反映传统文化的实施状况。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学生为肇庆市两所普通小学,面向年级为四、五、六年级,按照相同比例在两所学校发放了155份问卷,共发放问卷310份。
3.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有310份问卷,回收率约为98.7%,有效问卷率为96.8%。
4.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掌握本地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笔者在肇庆市两所小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整理出来。本问卷设计的第一道题涉及到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均来自四、五、六年级。
(1)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程度
问卷的2,3,4题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从研究中发现:近年来,通过国家和社会各渠道的宣传和引导,传统文化受到学生的认可,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但传统文化也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另外我们也看到,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于传统文化保持比较冷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