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秋中传媒《组织行为学》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3 道试题,共 46 分)
1.心理学家温勒实验发现,以下哪种领导方式下的团队内聚力更高( )。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教练型
D.民主型
2.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情妇、办事不牢,并在减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以下关于群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复杂的任务时,异质结构的群体有较高的效率
B.企业中的基层生产班组具有同质结构比较适当
C.领导班子中最好具有同质结构
D.不论何种群体,在对待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信念方面必须一致或者基本一致,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4.以下关于精神文化说,错误的是( )。
A.精神文化说认为组织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信念、作风、行为规范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
B.组织文化体现在物质形态之中
C.组织文化发挥影响和制约作用
D.组织文化可以把物质形态的东西包括在内
5.以下属于职能参谋部门的是( )。
A.销售部
B.生产部
C.售后部
D.人事部
6.以下关于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向沟通的速度比双向沟通快
B.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C.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D.双向沟通中,接受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信息传达者的批评或挑剔。
7.以下属于正式沟通的是( )
A.企业职工之间私下交换意见
B.议论某人某事
C.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制度
D.传播小道消息
8.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是( )
A.人本主义
B.生理需求
C.自我实现
D.需求
10.以下属于口头沟通的是( )
A.指布告
B.通知
C.会议
D.书面报告
11.以下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是( )
A.企业职工之间私下交换意见
B.组织规定的汇报制度
C.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制度
D.下级的情况逐级向上级反映
12.下面所列举的四项基本技能当中,哪一项不是卡茨提出的管理技能( )
A.人际技能
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
D.计算机
13.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在管理心理学中称为( )
A.群体精神
B.群体内聚力
C.群体吸引力
D.群体动力
14.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1型管理方式又称为( )
A.贫乏型管理
B.俱乐部型管理
C.任务型管理
D.中间道路型管理
15.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被称为( )。
A.对个人的知觉
B.自我知觉
C.社会知觉
D.人际知觉
16.关于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满意感不能直接带动绩效的改善
B.工作满意感能降低缺勤与离职率
C.工作满意感能借奖酬的发给而提高,从而改善随后的绩效
D.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没关系
17.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8.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组织的是( )
A.财务部
B.历史上的八爷党
C.中国同盟会
D.贸促会
19.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组织沟通网络是( )
A.链式沟通网
B.轮式
C.圆周式
D.全通道式
20.以下属于双向沟通的是( )
A.作报告
B.演讲
C.发指示
D.会谈
21.冲突解决的第三方干预中,只对冲突双方提供建议,而不能控制冲突的最终结果的是( )。
A.调解者
B.仲裁者
C.干预者
D.咨询师
22.以下关于期望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概率。
B.如果只要求职工作贡献,而没有行之有效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进行强化,时间一长,人们被激发起来的内部力量会逐渐消退。
C.为了提高奖励的效价,使它对职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需要根据人们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
D.个体对某目标的期望概率就是一种主观意识,主要由主观条件决定。
23.以下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性是( )
A.组织的建立以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相互喜爱、相互依赖为基础,是自发形成的
B.组织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C.这种组织一经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可能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相抵触。
D.分担角色任务,形成人们之间关系的层次。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4.弗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戒除或者减轻失调状态的办法有( )
A.个体将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
B.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其与其他元素间不协调的关系趋于协调
C.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系统
D.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25.群体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
A.诊断问题
B.制定解决问题的标准
C.找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D.分析可选择的办法,作出决策
26.组织文化的作用有( )
A.导向作用
B.凝聚作用
C.激励作用
D.调节作用
27.人们常说的社会知觉过程中的可能偏误有( )
A.第一印象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印象
28.以下关于高耸结构的管理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小,沟通渠道多
B.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容易协调
C.管理费用高,信息沟通时间长
D.容易影响下级人员的满意感和创造性
29.常说的态度的三成分是指( )
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决策成分
30.人际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性有( )
A.社会性
B.情感性
C.矛盾性
D.复杂性
31.以下不属于组织的软文化的是( )
A.厂容厂貌
B.商标
C.作风
D.气氛
32.、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素归因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
A.普遍性
B.一贯性
C.差异性
D.间断性
33.下述属于影响人的知觉的主观因素有( )
A.兴趣
B.需要和动机
C.个性特征
D.过去的经验
三、判断题 (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34.一个饥饿难忍的人可能集中注意于摆在眼前的食物,而对周围的其他食物视而不见。( )
35.动机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
36.态度是与生俱来的。( )
37.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
38.知觉的选择性首先决定于知觉对象的特点。( )
39.工作满意感就是指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态度。( )
40.气质有好与不好之分,气质的类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
41.当大家的目标一致的时候,大家的动机也是一样的。( )
42.“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只适用于规模小、生产过程简单的企业。( )
43.“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层次逐级上升,遵照"全"或"无"的规律,一种需要100%的满足后,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 )
44.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且也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 )
45.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致力于实现这个过程的人,即为领导者。
46.群体的领导班子最好是同质结构,这样子人心更齐,更能实现统一的目标。( )
47.人的社会知觉总是正确的,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环境的情况。( )
48.概念能力是指对复杂而动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概况的能力。( )
49.斯洛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高、低两级,低级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高级需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
50.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他的内心状态所作的解释和推论叫作归因。( )
从表1中第2题可以看出,56.6%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表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了一定地位。从表1中第3题是调查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学生大部分喜欢我国传统节日,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外国节日,其中喜欢圣诞节的人达到29%之多。第三题,喜欢中文人数占89%,喜欢英文人数占11%,比起外文学生更热爱我国的汉字。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5,6,7题主要初步研究对象对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该题没有固定答案,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没有较大难度。由表可知,近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热度较高,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学生不能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知道较多的是教材中常出现的传统文学;2.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学习缺乏,不少同学学是没有接触过的;3.基本的字体不能够很好的区分,说明教师与学校对我我国书法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表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问题 类别 百分比
5.你认为传统文化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传统文学 91.6%
传统艺术(音乐、绘画、书法等) 76.4%
传统民俗 73%
传统科技 64%
6.你学过什么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中国节吗? 熟练掌握 5%
有所掌握 16.3%
7.你是能否区别一般书法字体,例如草书、行书、楷书等 完全区分 17%
勉强区分 33%
能认出一些 41%
不能区分 9%
从表2可知只有少数同学能了解多种传统文化。第5题为多选题,题目为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传统文学占91.6%,传统艺术占76.4%,传统民俗占73%,古代科技占64%,可以看出学生传统文化的涉及不全面。第6题是关于学生学习传统艺术情况,5%熟练掌握,16.3%的同学有所掌握,传统文化艺术掌握不容乐观。第6题是对于一般书法的区分,能够勉强区分占33%。能完全区分学生仅为17%。
(3)课堂实施情况
这两题主要从侧面反映教师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实施情况。目前现有的语文教学课堂,由于功利性目的的存在,导致教师更关注基本知识的灌输,因此往往采用效率更好的讲授法,直接灌输文化知识。但严重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文化情感需要,也不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在传统文化教学中需要实现德育和美育的并重,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当秉持人文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理念。
问题 选项 百分比
8.你的老师上语文课时,会给同学们讲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吗 经常讲 62.3%
偶尔讲一讲 30.7%
极少讲 7%
9.你的老师通常怎样教授传统文化的? 老师直接将,学生记 52%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 29%
会找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学习 15%
开展主题活动 4%
表3 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实施情况
第8,9题主要了解在教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开展情况。如表3所示,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传播传统文化的程度,62.3%的同学认为经常讲,30.7%的同学认为偶尔讲一讲,7%同学认为极少讲,大部分教师有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但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上比较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
(4)学生涉及传统渠道文化的渠道
问题 选项 百分比
10.你主要从哪里学到传统文化的? 学校 81%
家长 57%
网络 35%
电视 22%
本题设置为多选题,从学校、家长、网络、电视四方面调查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渠道。81%的学生从学校获得传统文化,57%的学生从家长方面得知,还有35%的同学通过网络,22%通过电视获得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