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秋中传媒《中国新闻史》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明代邸报在印刷形式上的重大发展是( )。
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
C.铅字印刷
D.电子扫描
2.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新闻图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
A.《张远两友相论》
B.《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C.《告帖》
D.《月蚀》
3.被称为“言论界之骄子”的是( )。
A.郑观应
B.王韬
C.邝其照
D.梁启超
4.1941年,毛泽东为下列那份报纸题写了报头和发刊词( )。
A.《解放日报》
B.《新华日报》
C.《共产党人》
D.《中国青年》
5.《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6.1946年3月28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报道了( )消息,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粉碎了国民党的无耻谣言。
A.青化砭大捷
B.土地改革
C.和谈
D.撤出延安
7.《实际应用新闻学》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邹韬奋
B.邵飘萍
C.戈工振
D.黄远生
8.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 )。
A.中国新闻学研究会
B.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新闻学研究会
D.天津新闻学研究会
9.( )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刊物,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积极配合《新华日报》进行抗日宣传。
A.《群众》
B.《抗敌报》
C.《新华日报》
D.《救亡日报》
10.唐朝报纸均为手抄,发行部门是( )。
A.上都进奏院
B.门下省
C.六科度
D.提塘
11.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是( )。
A.《六合丛报》
B.《汇报》
C.《文汇报》
D.《上海新报》
12.“五四”时期,最先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13.上海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是( )。
A.《北华捷报》
B.《万国公报》
C.《申报》
D.《上海新报》
1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性质是( )。
A.政治报刊
B.商业报刊
C.宗教报刊
D.军事报刊
15.1949年3月,解放区已经有广播电台( )座,一个以陕北台为中心的解放区广播宣传网已经在战争中形成。
A.11
B.24
C.25
D.40
16.《观察》创办人兼主编是( )。
A.王芸生
B.徐铸成
C.章伯钧
D.储安平
17.19世纪90年代我国报业的中心在( )。
A.广州
B.香港
C.上海
D.澳门
18.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创刊于( )。
A.延安
B.上海
C.瑞金
D.西柏坡
19.《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20.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是( )。
A.《朝野类要》
B.《论禁小报》
C.《开元录》
D.《读开元杂报》
21.1927年11月,( )撰写的《中国报学史》被蔡元培称为是新闻界的“破天荒”之作。
A.戈工振
B.章太炎
C.刘少少
D.徐凌霄
2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23.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的是( )。
A.《先驱》
B.《中国青年》
C.《少年先锋》
D.《青年周刊》
24.第一个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红色根据地的中国记者是( )。
A.邹韬奋
B.范长江
C.林白水
D.成舍我
25.《昭文新报》的创办人是( )。
A.林则徐
B.王韬
C.艾小梅
D.容闳
26.《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是( )。
A.《抗敌报》
B.《新华日报》
C.《大众日报》
D.《抗战日报》
27.《国闻报》的办报主导方针是( )。
A.以通外情为要务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通民隐,达民情
D.由上而下,全归于一
28.下列关于《万国公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
B.其前身《教会新报》以宗教内容为主
C.时事色彩浓烈,发行时间长
D.反对维新变法
29.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是( )。
A.《蜜蜂华报》
B.《广州记录报》
C.《中国从报》
D.《中国之友》
30.1928年8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在( )正式开播。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武汉
31.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是( )。
A.毛泽东
B.瞿秋白
C.周恩来
D.鲁迅
32.下列哪个不属于1945年10月前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举办的节目( )。
A.《解放区介绍》
B.《解放区政策》
C.《解放区建设》
D.《对国民党军广播》
33.清代一位报人认为,报刊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此人是( )。
A.郑观应
B.王韬
C.邝其照
D.梁启超
34.193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新华社与《新中华报》由报、社一家,改为各自成立独立的编辑部,共同接受中央党报委员会的领导,社长是( )。
A.向仲华
B.邓拓
C.陆定一
D.范长江
35.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
A.《湘报》
B.《湘学报》
C.《湘学新报》
D.《知新报》
36.五四时期,李大钊评价( )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
A.《湘江评论》
B.《新青年》
C.《每周评论》
D.《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37.《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唐才常
38.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天下新闻》
D.《各国消息》
39.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由斯诺编写的书是( )。
A.《红星照耀中国》
B.《毛泽东访问记》
C.《活的中国》
D.《远东前线》
40.梁启超变法思想的代表作品《变法通议》发表于(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万国公报》
D.《国闻报》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下列关于《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细则》是解放区广播史上最早制定的一份有关广播工作的规则
B.《细则》规定没收私人广播电台
C.《细则》要求新闻稿件要生动有趣
D.《细则》最早提出广播电台要自己采写新闻稿件
E.《细则》规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要多报道解放区的新闻
42.《民报》的宣传内容包括( )。
A.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B.宣传已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
C.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
D.介绍西方新文化思潮
43.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同国民党进行了那些斗争( )。
A.同国民党反动新闻检查进行斗争
B.同国民党封锁新闻来源进行斗争
C.同国民党破坏报纸发行工作进行斗争
D.同国民党残害报人进行斗争
E.同国民党查封进步报刊进行斗争
44.宋代邸报的内容包括( )。
A.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
B.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
C.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
D.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
E.战报和刑罚
45.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聘请的导师有( )。
A.蔡元培
B.邵飘萍
C.戈公振
D.徐宝璜
46.下列属于《对晋绥日报编辑部的谈话》的内容是( )。
A.报纸能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不可小看的、具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B.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C.我党每年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
D.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E.报纸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47.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这“四能”是( )。
A.脑筋能想
B.腿脚能奔走
C.耳能听
D.手能写
E.眼能看
48.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平山时期为迎接全国解放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
A.明确新闻工作指导思想
B.积极培训新闻工作领导干部
C.加强对广播工作的管理
D.制定了有关广本政策
E.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49.唐代进奏院状又称( )。
A.状报
B.报状
C.留邸状报
D.邸吏状
E.邸报
50.下列那些属于范长江在十年内战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 )。
A.《中国的西北角》
B.《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C.《塞上行》
D.《陕北之行》
E.《毛泽东访问记》
3.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浓厚
此外,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较为流利地背诵书本上的古诗词,但当以理解性的问题形式需要学生转变思维进行运用时,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灵活运用能力。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虽然较为丰富,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与实际生活联系性不高,再加上学校开展活动单一,缺乏传统文化的日常熏陶,较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除了课本上有关传统文化知识外,学生较难再补充额外的传统文化形式。而在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时,有同学甚至提到了儿童节与圣诞节,且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不够,无法讲述相关传统习俗。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发挥的作用有限,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古板的学习方式也逐渐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对于诸如古诗词一类的传统文化只是简单地进行背诵,而缺少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学生难以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内容也较为单一,无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另外由于信息媒体和自媒体的大告诉发展,当今社会小学生接收到的现代信息过于庞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经历与能力去分辨文化的优劣,相应的对其重要性认识远远不足。加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以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
五、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丰富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1.从传统民俗入手,挖掘中华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瑰宝,它体现了极具时代特特征的本土地风俗仪式,是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要纳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中。教师要善于借用现有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从了解民俗文化基本内涵,进而提升自身修养。例如在六年级的教材中就有《藏戏》一文,教师可以尝试播放藏戏的一些片段和服装,帮助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理解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增强民族凝聚力
2.从传统艺术入手,挖掘中华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悠久,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立身于世界艺术之林。在部编版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以艺术作为专题,分别选取啦《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京趣谈》等文章,以音乐、绘画和戏曲等具体生动形式向学生展示文化风采。以有限的语言描绘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伯牙鼓琴的场景,体悟京剧表演的精彩,拓宽思路,跳出教材的框架,融入情境,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利用成语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也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良好渗透方法和载体,成语故事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成语故事本身就是包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较为常见[10]。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到成语故事的作用,敢于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而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针对课内的成语进行整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对课外的成语进行引进,综合利用课内课外的多种成语,为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教育取得双赢的局面。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成语,进行成语故事的讲解,实现对学生勤奋学习精神的培养,并以此是实现学生对成语的记忆深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进行成语知识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成语接龙这一小游戏,实现学生成语水平的进步,并促进学生更为深刻的记忆成语知识,了解背后的成语故事,总而言之,成语这一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